各位大神,清朝一律要留辫子,那秃顶的人怎么办?

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。

清朝入关之后,颁布了一项不得民心的法令,即剃发令,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。

要知道,汉文化讲究个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”,古代断了一根头发,都要哭上个半天。

当年,曹操马失前蹄,误踩了庄稼,按照先前规定,凡是踩了庄稼的,一律要杀头的。

曹操刚要拔剑自刎,这时众将死命拦住了,后来,曹操割了一缕头发以示惩罚。

有人通过此事,讥讽曹操虚伪奸诈滑稽,居然拿割发当割头,可是在古代,断发确实是相当忌讳之事,属于大不敬。

所以,当多尔衮推出剃发令之后,汉人反对声浪起此彼伏,遭遇到了巨大阻力,但多尔衮一意孤行,喊出了“留发不留头,留头不留发”的口号。

后来终于激起了民变,汉人高喊“宁为束发鬼,不作剃头人!”,南方汉人纷纷起来反抗,但最终遭遇了疯狂地镇压,扬州十日,嘉定三屠……惊天地,泣鬼神。

多尔衮为何非要让汉人剃发呢?

原来,多尔衮意识到中原文明强大影响力,他担心满族最终被中原文明所同化,所以才将满族的典型符号—金钱鼠尾式发型,强行推广给了汉族。

简单地说,清朝就是在刷存在感!

说实在的,清朝的金钱鼠尾式发型,真心要有多丑有多丑,难怪汉族人会一致反对。

见下图,汉族发型与清朝发型对比图:

说了这么多,可要是秃头怎么留辫子啊?

这要分全秃还是斑秃了,要是秃的像葛优似的,肯定不用留辫子了,因为实在没有头发。

要是秃的像郭达似的,那还是要留辫子的,因为郭达还有头发,就算那么一小撮,也要扎个辫子的。

清朝的男士都扎大辫子,是一个朝代有特殊的原因,一旦你剪了头发就是一个罪人,半夜睡觉把辫子压在头下,怕别人把他剪了,那时几何看不到有脱发和谢顶的男人,洗头养发都是用树叶泡出来的水洗,在广西还有保成树叶洗头,偶尔有脱发者就不在出门,所以是看不到有脱发的男人。

当代男人女人都爱美。爱之甚,甚至将美爱成了一种流行文化。不仅要在穿衣妆容上讲究,手上要有物件,脖子上要有饰品。

这一点和百年前的贵族地主倒有一点相似。不过那个时候他们只是为了拽,所以戴的金银饰品都是越粗越大越好。到了今天,人们对饰品的要求是小巧精致,大方又不俗气,更接近艺术品。

把话题转回来,随着技术的发展,现在的人们爱美不仅停留在外在的衣物饰品了,如果对老天爷给的这张脸不满意都能想办法让它变得更顺眼。而且就目前来说,这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了。

我自己有时候也穷讲究,但是我不是什么地主贵族、富甲大户。我的讲究也就是把自己收拾的利落板正一点,出去见人不会被说邋遢。但是和很多爱美人士一样,我会注意自己的发型。

出去见人总不能让头发乱的像窝草吧。而且对于现在一些注重外表的型男靓女来说,发型是很重要的。掌握一个好发型效果简直可以像是换张脸。

为什么特地提到头发呢?这次我们的问题就与此有关。

假如一个国家的人都留同一个发型,那会是怎样呢? 为什么一整个国家的人要统一发型?是特殊时期的必要需求吗?

很多朋友可能已经猜到了,这个国家就是咱们自己,只不过时期是在清朝。这个朝代除去游牧民族,满人,曾经的繁荣,可悲的腐朽,以及最后一个旧王朝这些标签之外,有一个与过去王朝都不同的特点,那就是统一发型。

就算大家没有在史书中见到过直接的记录,在各种影视剧中估计也会见过这种发型。

前面是光头,后半边的头发拧成一个辫子,一直耷拉老长,看上去说不出的滑稽,让当时的友邦很惊诧。

其实这种发型对于满清民族来说有一定的益处。因为他们在打猎和作战时,如果不扎辫子,一旦遇到风可能就会被头发遮住眼睛。如果放跑猎物还事小,但要是被从敌人钻了空子,那后果就严重了。而且这和他们生活的环境也有关,有很强的合理性,下面我们再细讲。

总之为配合他们的生活习惯,才出现这个奇怪的发型。 建立清朝后,满人入主中原,已经不需要再适应环境,为何还要留辫?并且强迫汉人留辫?

用稍微专业一点的话来说,满人在自己地盘保持这个发型是为适应自然,将环境的劣势化为优势。除去作战的要求之外,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生存的地方比较寒冷,一般都戴帽为头部保暖。

但是也正因寒冷,一旦头上出汗,冷下来之后头发互相黏连,也会粘住帽子,很不方便。为解决这个问题,他们选择将头发剃掉。但是在建立政权并进入中原之后,这种自然需求就变成社会需求,或者说是政治需求了。

之前的少数民族为击败汉族政权曾经尝试汉化。而满人为树立自己权威,稳固政权,强行让汉人留辫则是一种满化的体现。

也正是因为它有这种政治意义,因此在当初才会对不剪发留辫者杀一儆百。

必须所有人都要留辫吗?那那些天生没有头发或头发稀少的怎么办?

当初由顺治帝起的剃发令由一开始只是一个命令,后来几乎演化成了一场革命。因为初期违抗者很多,他们不得不杀一些,来警示那些有心抵抗剃发的人。但是事情已经到这一步,他们肯定会对一些特殊情况有考虑。

比如一下天生没有头发或者是谢顶的人,以及和尚和其他不留头发的出家人。他们对这种特殊情况的办法分为三种。

第一种针对有头发但是稀少的人,能绑辫子就绑一个,不论大小,只要有个样就行。一般的脱发都是从头顶心开始,脑后多多少少都还是有些残余,符合第1代金钱鼠尾辫的造型标准,这就够用,实在绑不上,就要到官府说明情况,还要有证明人证实。

第二种,脱发谢顶,没头发的人,这种情况直接参考上面的第二种,也就是到官府说明,向官府报备。一个人口说无凭,往往还要找到诚实的乡人,或医生,为你作出书面证明。

而对于和尚和其他出家人来说,他们不属于剃发的范围。当时还有一句话专门提及,叫“儒从僧不从”。说的就是和尚不用考虑,可以保持光头的原状。

这个问题很有意思,在满清军队入关之后,一开始并没有颁布《剃发令》,直到攻陷南京、苏州、杭州之后,清政府认为大局已定,这才颁布了《剃发令》,更是实行了“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”的高压政策,而更严重的时期更是实行“剃发不如式者亦斩”的政策,也就是说剃发不标准的也要杀头。那么脱发谢顶的人该怎么办呢?其实也并非没有办法。

【香茗史馆,专注中国古代史,欢迎关注交流】

先来说说清朝发型的变化

清朝时期的男子发式其实是经历了数次变化的,清朝初期的被称作“金钱鼠尾”,清朝中期则开始流行“猪尾”,直到清朝末年才开始演变为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的“阴阳头”。简单说一下各种发式的标准吧。

清朝初期:大部分头发全部剃掉,只在脑后小指粗细的一绺,拧成绳索一样下垂,由于蓄发面积只有一枚金钱大小,像老鼠尾巴一样,所以这样的发式被称为金钱鼠尾式(如下图)。但由于全国各地经常因剃发引发起义,因此蓄发部位逐渐从脑后移动到了头顶,但仍然只有细细的一绺。

清朝中期:在经历了长期的斗争之后,从嘉庆出钱开始,发式又发生了变化。此时蓄发的部位仍然在头顶,但蓄发面积却大肆扩大,远远不止于一个金钱大,相当于掌心的面积。这个发式也被称为“猪尾”。(如下图)

清朝后期:嘉庆以后的男子发式再次发生变化,蓄发面积越来越大,逐渐演变为了我们现在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“阴阳头”。(如下图)

脱发谢顶该怎么办

首先,辫子需要的头发并不多。从上面清朝发式的变化我们便可以简单的得出结论,在清朝前中期,脱发谢顶的人其实不用担心,因为蓄发面积很小,即使脱发谢顶也不至于整个脑袋都脱光,留下一小撮头发还是很简单的,足够留一个小辫子了。即使到了清后期,你留一个小辫子估计也没人会说什么,毕竟这是曾经流行过的发式。

其次,脱发谢顶不至于影响到脑后。脱发谢顶的人基本上都是前额和头顶脱发比较严重,而脑后一般相对较为安全,从清朝的发式来看,蓄发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顶和脑后。所以,脱发谢顶其实并不是很影响留辫子。

最后,实在不行可以戴假辫子。如果脱发实在很严重,满脑袋的掉头发,当时的商人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,所以在清朝时期便已经出现了制作假发辫的商人。如果脱发实在严重,戴假辫子也是一个办法。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aigewei.net/article/15221.shtml